震荡型金属浴作为集温度控制与震荡混匀于一体的实验室设备,广泛应用于酶反应、核酸提取等实验。规范操作不仅能保证实验重复性,还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。
操作前的准备工作需细致到位。首先检查设备外观,确认震荡平台无变形,加热模块(铝制或铜制)表面平整,无液体残留或划痕。根据实验容器规格选择适配的模块孔径,如 1.5mL 离心管需对应 Φ11mm 孔径,偏差超过 0.5mm 可能导致样品管倾斜。用 75% 酒精擦拭模块表面及样品管外壁,去除油污与杂质,避免影响传热效率。同时检查电源线是否破损,接地是否良好,确保设备与供电系统匹配(通常为 220V/50Hz)。将设备放置在水平实验台,与周边物体保持 10cm 以上间距,防止散热受阻。
参数设置需遵循 “先温度后震荡” 原则。接通电源后,按 “温度设置” 键,通过上下键调节目标温度,范围通常为室温 + 5℃至 100℃,精度控制在 ±0.5℃。设置完成后等待预热,当显示屏显示 “READY” 时(约需 5-10 分钟),再进行震荡参数设置。震荡频率一般可在 200-1500rpm 范围内调节,酶标板实验推荐 300-500rpm,离心管混匀选择 800-1200rpm。振幅需根据容器类型选择:3mm 振幅适合小体积(≤2mL)样品,6mm 振幅适用于 5-15mL 离心管。设置完成后,建议先空载运行 30 秒,观察震荡是否平稳,无异常噪音(正常运行噪音应≤55dB)。

样品处理环节需严格规范。将预处理后的样品管垂直放入模块孔中,确保管底与模块紧密接触,间隙不超过 0.2mm,否则会导致温度偏差超过 2℃。样品体积不宜超过容器容积的 2/3,防止震荡时液体溢出。对于酶反应等对温度敏感的实验,需提前将样品在室温平衡 10 分钟,再放入预热好的金属浴,避免瞬间温差导致酶失活。若同时处理多组样品,应均匀分布在震荡平台上,总重量偏差不超过 50g,防止设备运行时产生偏心振动,损坏电机。
运行过程中需实时监控。实验期间每隔 15-20 分钟观察一次设备状态,记录实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(应≤±1℃),震荡频率是否稳定。若发现样品管松动,需先按 “暂停” 键,待平台停止后再重新固定,禁止在运行时触碰样品。对于超过 2 小时的长时间实验,需检查设备散热情况,机身表面温度不应超过 45℃。如遇突发情况(如异响、显示 Err 代码),应立即按下急停按钮,切断电源后排查故障,不可强行运行。
实验结束后需做好清洁与维护。关闭设备电源,待温度降至 50℃以下时,取出样品管,用无尘布蘸取 75% 酒精擦拭模块表面,去除残留液体(尤其注意孔间缝隙)。若有顽固污渍,可先用 2% 稀硝酸浸泡 5 分钟,再用清水擦净。每月需检查震荡轴润滑油情况,添加专用润滑油(如 32 号机械油)1-2 滴;每季度校准温度传感器,使用标准温度计验证,误差超过 ±1℃时需联系厂家调试。长期不用时,应将设备置于干燥处,定期通电(每月一次,每次 30 分钟)防止元件受潮。
遵循以上操作要点,能使
震荡型金属浴的故障发生率降低 60% 以上,确保实验数据的可靠性与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。